第五十一章 前奏
“剛剛你們都聽見了,這次完顏宗澤有備而來,這三個難題隻怕不易解,待會兒你們當竭儘全力,以免丟了我大寧的臉麵。”寧淳背對皇子及大臣們,凝聲說道。
轉過身,他又道:“但凡能解出難題者,朕重重有賞。”
“是,陛下。”眾人齊聲道。
聲音落下,第二排的楊為先忽然出列,躬身道,“皇上,臣以為大可不必如此,金國使節前來,乃是為了與大頌議和,這三道難題解與不解,冇有多大乾係,倒不如隨便應付一下,以彰顯我大寧氣度。”
寧淳微微皺眉。
與金國議和這件事,本就是楊為先一力促成,他自然不願橫生枝節。
“咳咳咳…楊尚書此言差矣,這完顏宗澤既然擺出三道難題,定然居心不良,如果他想要彩頭,你也給嗎?”就在這時,楊為先身側一個大臣說道,聲音虛弱。
他身材枯瘦,佝僂著背,頭髮半黑半白,不時咳嗽,猶如重病之人。
“那得看他要什麼彩頭,不傷大雅,給他就是,難道不對嗎?蕭中書。”楊為先一對虎目射向老者。
朝廷三宰乃侍中,尚書令,中書令。
他正是其中之一的中書令,蕭統。
也是寧安的外公。
“當然不對,女真人胃口一向很大,他們若是要真定府,河間府,你也給嗎?”蕭統連連咳嗽。
太子和三皇子冇有說話。
當下朝中,楊為先為首的門閥大臣支援太子,蕭統為首的軍功勳貴大臣支援三皇子。
朝堂上有什麼爭論,往往是楊為先與蕭統先吵起來。
太子和三皇子都不會輕易出聲。
他們常常會在摸清寧淳的意思之後進言,免得自己說錯了,讓對方在皇帝麵前討好。
這也是他們的策略,讓他們表現地似乎冇有與楊為先和蕭統結黨。
“上官侍中,你說呢?”見蕭統和楊為先有繼續爭吵下去的趨勢,寧淳故意詢問上官雲。
他把上官雲調回來,不僅是為了壯大主張派,還有讓上官雲充當自己嘴舌的目的。
他不方便說的,可以讓上官雲說。
對於柳青也是一個道理。
雖說柳青與蕭統同屬軍功貴族,但柳青特立獨行,這也是他器重柳青的原因之一。
如果說蕭統是太極圖的白魚,楊為先則是太極的黑魚,那麼上官雲和柳青就是魚眼睛。
如此,他便可讓整個朝堂陰陽調和,不會脫出他的掌控。
上官雲道,“臣以為此事不能謙讓,正值梨園詩會,大寧天下英傑齊聚於此,若是不戰而降,隻會令讓女真人笑我大寧無人。”
頓了下,他繼續道,“至於女真人要什麼彩頭,如果合理,即便解決了三道難題之後,也未嘗不能給,又何必糾結與解題本身。”
“上官侍中說得對,兒臣也是這麼想的。”太子和三皇子搶著說道,幾乎同聲。
梨園詩會前,皇帝單獨召見了上官雲和柳青,之後上官雲又負責梨園詩會的佈置。
很顯然,上官雲的意思就是皇上的意思。
見太子和三皇子出聲,其他大臣也紛紛附和起來。
寧淳點了點頭,“既然大多數都這麼以為,那麼就按照朕剛纔的意思辦,另外告訴梨園的青年才俊們,朕一視同仁,他們若解決了難題,也賞他們。”
說罷,寧淳揮手,示意眾人出去。
不多時,訊息便在梨園傳開。
青年才俊們摩拳擦掌,目露期待。
皇上口中的重賞對他們來說可能會直接改變他們的命運,誰能淡定。
甚至官宦家的子弟對重賞同樣垂涎欲滴。
他們想今日是梨園詩會,或許難題便與詩有關,於是個個低低沉吟,欲想出幾個妙句。
“嫣然,這次你可要好好表現,若是讓皇上得償所願,說不定這京師的青年才俊便任你挑選。”
一間帳篷裡,上官雲席地而坐,望向正在看書的孫女。
皇帝寧淳的意思是下午與完顏宗澤交鋒。
這段時間,他們可以像尋常百姓一樣在梨園遊玩嬉戲。
“爺爺,你說什麼呢。”上官嫣然臉上飛起兩朵紅雲,又羞又惱。
但腦子裡卻忽然閃過一個人的影子。
接著她又搖了搖頭,覺得自己瘋了。
上官雲似乎看穿了自己孫女的心思,微笑不語。
正在這時,忽然柳青的聲音從隔壁傳來,似乎在訓斥柳湘雲。
隻聽柳青道,“這些天讓你背詩,你背了幾首了,竟是說些降龍十八掌,九陰真經的瘋話,還不如讓你禁足在家。”
柳湘雲道,“這是故事裡的武功,纔不是瘋話,爹,要不要我講給你聽,可好聽了。”
“聽什麼聽,你真是稀裡糊塗的,這次你若是能立功,爹也能在皇上麵前提提東海王的事,免得皇後盯著你。”柳青哼了一聲。
柳湘雲支支吾吾,“其實…他也不是那麼壞,還會…講故事。”
聲音越來越弱,之後帳篷裡冇了聲音。
“皇後竟然看中了柳家的女兒。”上官雲吹了吹鬍須,一臉迷惑。
他再轉頭看向自己的孫女,隻見自己孫女低著頭,不知道在想什麼。
與此同時,與他們相隔不遠的帳篷裡,太子寧铖正與楊為先相對而坐。
叫過一個人,他吩咐了幾句,又讓那人出去。
“外祖父,這次我們便出工不出力了。”他對楊為先說道。
他令東宮上下不得參與解題之事。
朝堂上,他冇有附和楊為先,但私下裡,他卻要按照楊為先的意思做。
楊為先點點頭,甚為滿意。
其實他之所以支援議和,是因為與金國的戰爭關乎門閥士族的利益。
蕭統等軍事貴族的家產大都在關隴一線。
而門閥們的財富則遍及江南。
對他們來說,江南之亂甚於金國南下。
所以朝堂上,他一直主張攘外必先安內。
而與他相反,號稱病虎的蕭統則一力主張抗金。
不同的目的,讓他們之間的矛盾日漸尖銳,已經到不可調和的地步。
但他們勢均力敵,又奈何不了對方。
直到寧安屢次作惡,遭受廢黜,他藉機彈劾了數個蕭統一係的重臣,他才壓了蕭統一頭。
大皇子入主東宮之後,他更是如日中天。
這纔有了此番金國使節來訪。